jinsu

About jinsu

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.
So far jinsu has created 111 blog entries.

韓國單車旅行日記2-Bike to Busan

By |2024-01-03T10:55:05+08:003 12 月, 2023|KOREA🇰🇷|

在前往釜山的路上,只要有人問我要去哪裡?當我說出釜山,每個人總是有著很驚訝的表情,對於這件事總是蠻疑惑的,從首爾到釜山不過六百多公里,開車五六個小時就能到,應該不至於那麼驚訝吧😂 每天騎車的日子,不太會記得今天是星期幾,不太會在乎距離目的地還剩多少公里,因為每一天都只專注在當天的公里數,這或許也是單車旅行令人著迷的地方吧,每一天都只有今天,把今天的自己照顧好,能夠有個安靜的地方搭帳篷,就是最重要的。昨天不管挨過多少上坡,或是有過多麼適合騎車舒適的天氣,都已經是回憶,還沒來臨的明天更不需要有過多的擔憂或期待。 【每國必有的熱情阿伯,出現了】 昨天是下午在路上偶遇一位警察大哥,他從仁川出發準備騎到釜山,當天我們的目的地在同個地方,於是就結伴騎車。他的護照除了蓋章還會在上面寫上抵達的時間,讓我覺得自己的旅行真的是超隨興,就算沒有蓋到印章也無所謂,更別說寫上抵達時間。 警察大哥邀請我去吃晚餐,結果沒想到居然是到他的民宿,我猜他是預訂了一泊兩食的方案,不過民宿老闆不接受只用餐不住宿,警察大哥想要幫我出住宿費,我當然拒絕了。回到腳踏車蓋章點,那裡就是昨晚的落腳地。 雖然說是警察大哥,但他已經63歲了。戴著很時髦的Sony耳機,但裡面播的是韓國老歌。 蓋章點的誠實商店,天黑前老闆來收錢補水。他一看見我就先送兩瓶水,知道我要在那裡搭帳篷,臨走前還告訴我:「You!water!Free!」😂 又是個可以看到日出的好位置。 警察大哥在我們約定的前10分鐘出現,我們討論今天各自的目的地,看到他的護照我才知道,上面寫的時間並不是抵達時間,是他的「預計」抵達時間,OMG當下我就覺得我跟這個人應該騎不了半天,因為我最討厭的就是預定行程! 我們在第二個蓋章點遇見兩個阿伯,一路上遇到有人想跟我合照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,但是其中一個阿伯直接熱情到跟我要email,說要寄照片給我😂 就是他! 這真的堪稱是魔鬼訓練的一天,這三個人,一個只有背背包,另外兩個騎電動腳踏車,我載著二十公斤的行李,一路在後面追著他們,假設發生在歐洲,這三個人早就消失的無影無縱,因為大家只想要繼續自己的旅行不會因為誰而停留...多麼期待他們可以持續的前進不要再管我,但他們總會在每個蓋章點等我😭 直到午餐,我決定告訴他們,我不能再騎了,才中午已經騎完70公里,那是我平常騎一天的距離。還沒開口,阿伯就問我晚上要吃烤五花肉還是烤肥腸😭 總之!我就是被說服了,阿伯叫他朋友幫我出住宿費(阿伯真的很會),我今晚跟他們睡同間旅店,晚上一起吃晚餐... 這天,我總共騎了110公里,而且還在生理期的第二天,不管是血或汗都流光啦! 最後二十幾公里,阿伯直接把我的行李掛上他的電動腳踏車... 晚餐是大邱出名的烤肥腸。 小的沒什麼可以回報,只有一路從首爾載到這裡的金門高粱啊😂   九月八日,星期五,前進110公里

韓國單車旅行日記第一週

By |2024-01-03T12:53:01+08:0027 10 月, 2023|KOREA🇰🇷|

飛機抵達仁川機場時,已經是韓國時間晚上十一點,入境之後,我急著找供應熱水的地方,因為早有準備睡在機場,所以特別帶了兩包泡麵,誰知道仁川機場根本沒有熱水。 原本還以為是服務中心不想告訴我,不死心問了超商店員後,我才相信這裡真的沒有熱水,只好餓著肚子度過了一夜。 仁川機場是個島,進入首爾會通過高速公路,腳踏車是不能上路的,問了warmshower 朋友,他們說,搭巴士是最好的方式,但是腳踏車一定不能拆箱,這也是我整理行李有點難度的地方,因為睡機場必備的睡墊和睡袋都要變成隨身行李。 在機場找個安靜的地方度過一夜。 上巴士前,工作人員突然過來跟我說那箱子需要加一萬元,等等交給司機就好,當下的感覺是:「該不會是想騙我錢吧?」 叫我付錢的工作人員很熱情地問我要在哪站下車,還幫我搬腳踏車,上車時我連票跟一萬元給司機,司機撕票之後也將一萬元一起投入零錢箱,這時候我才知道他們沒騙我😂 (我的韓國host也有上述一模一樣的經歷,從懷疑到看司機投下現金😂) 我依約來到host的咖啡廳,因為他們今天有事回老家,所以我來這裡找他們的朋友,他們會帶我回host的家。 這是一家以腳踏車為主題的咖啡店,非常的寵物友善,超多人都會帶狗狗來吹冷氣,而且韓國的狗狗都有IG,狗狗的IG都會在這裡打卡😬 這是我最喜歡的狗狗客人WOOZA,幾乎每天都會去咖啡店打卡。 從host家到東大門,沿著河堤騎車大約30分鐘,一路都有超級完善的腳踏車道,如何說超級完善呢?馬路人車分道很正常,但是腳踏車道可以做到人車分道,而且不會有白目走在腳踏車道,真的很不容易。走路運動的人可以安心的享受,騎車的人也不用過於緊張,最讚的是沿著馬路下方的河堤騎車,一路都沒有紅綠燈! 快到東大門時,腳踏車道轉換到馬路上,但依舊有專屬的腳踏車道,而且是禁止行人的,因為行人繼續沿著下面的河堤走,當然,那裡也是禁止腳踏車的。 到韓國最想吃的就是生章魚🥰 吃完晚餐回去時的景色又不同了,有好多人牽手散步,有人坐在階梯上聽街頭藝人的演唱,我最喜歡在四季分明的秋天旅行,特別是剛進入秋天的時候,溫度適當到不得不讚嘆老天的調節能力。 如果住在首爾,應該很難吃完飯就攤在沙發上滑手機吧?不管是跟情人散步,或是跟朋友一起到運動場玩樂,都是晚餐後最好也最快樂的餘興節目。 第一天跟Host朋友們一起在咖啡店玩桌遊。 【重回單車旅行的路上】 一年沒有全副武裝的上路,花了一點點時間習慣馬鞍袋重量,沿著漢江腳踏車道一路往南騎,首爾到釜山,總長是六百多公里,上下坡度也不多,預計8-10天可以完成縱走。 結果第一天只騎了54公里(幾乎沒有上下坡),一進帳篷躺下後就起不來了,之前騎完60公里,我還可以煮飯、喝酒、看書....不過我知道單車旅行的模式已經打開了,因為在進帳篷前,已經下意識在公廁清潔自己全身,也將當天的髒衣服手洗完畢。沒有旅行的時候,根本沒有手洗衣服的習慣,既然自動開啟...就代表我的大腦和身體已經進入狀況了。

修理

By |2024-01-03T12:53:24+08:0012 10 月, 2023|AT HOME|

從第一天開始,我就知道後輪發生一些問題,不知道什麼原因,齒輪跟鏈條沒有辦法好好合作,所以這幾天騎了三百多公里都沒有飛輪效應,在平路的時候只要沒有持續踩踏,過幾秒就會停下來,騎上坡就好像後輪一直在煞車。 但我就是懶得去修理,覺得反正可以前進就好。 某天早上騎到一半突然覺得自己超可笑,明明就知道問題在哪裡,不去解決,然後讓自己前進得那麼辛苦,而且還安慰自己這樣都騎得動,之後一定會變更強,但每一次上坡很困難的時候,又開始責怪自己為什麼不去修車,要騎得那麼累。 就一瞬間,把它套用在人生裡,突然覺得自己還不夠愛自己,明明知道某些性格讓自己生活的很辛苦,前進得很緩慢,還不停地說服自己:「沒關係這本來就是我,是在這趟生命旅程中該承受的。」 沒有什麼是該承受的,我們到這個世界玩,就是要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人,既然發現有缺陷,就應該努力改善,或者真心接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,不要讓它困擾自己,影響愛人與愛自己的能力,更不要讓它成為責怪自己的理由。 與自己有關的,從來都不可能視而不見。 跟阿伯們道別那天,我獨自在網路上找到車行,順利的修完車,而且修車價格真的便宜到讓我覺得自己很幸運。走出車行之後心情突然很沈重很複雜,當時的我說不出來是什麼,就是很沒有動力,但是又知道自己該前進,所以在便利商店吃完午餐,就逼自己開始上路。 騎著騎著就哭了,這些眼淚來得連自己都不知所措。它們五味雜陳,有憤怒、感動、害怕,感動裡面又細分為因他人感動、因自己感動。憤怒來自我自己,遲遲不去修車,四百多公里都在讓自己白白吃苦。 接著理性稍微回到自己身上。修完車了,那我是不是該修理我自己? 把那些讓自己前進很辛苦的性格修理一番,把那些對自己有不良影響的人事物整理丟掉,但同時蜂擁而上數不盡的害怕。身為一個主觀意識很強的人,在我心中有很多自己建立起來的信念和標準,不管是我自己或是想進入我世界的人,都必須照著那些標準生活,它一直是安全感的來源,但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它也是痛苦的來源,我寧願活在它之下,只因為它能夠帶來些許的安全感。 雖然它們陪著我走了人生很長很長的路,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直在保護著我,但現在,我必須要承認那些東西讓自己很辛苦,讓愛我的人很辛苦,這真的很困難,就像要跟一個一直陪在你身邊的人,親口告訴他,你是錯的,我不能再留你在身邊,而這個對象,不是別人,是一部份的自己。要把自己的一部分割捨掉,很害怕、很難過,但必須要丟下它的那種堅定,遠遠勝過心中不斷冒出來說服我要留下它的慌恐。 東海岸騎了三百多公里後,又發現後輪有了問題,這次是內胎有個小破洞,白天騎車沒問題,但過了一個晚上就會整個輪胎沒有氣。我拿起工具,第一次用補胎的方式修了內胎,不知道是否成功,起床後確認它暫時沒有問題了,有點喜出望外,原來,我是會修理東西的。 那天早上,我坐在束草公園的長椅上,突然有種感覺,現在生命要我上的課叫做修理,真的能夠感受到它來了,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就不斷的在向我招手。生命是這樣有趣吧,它無法張開嘴告訴你現在的任務,但是會透過身邊的人事物來告訴你。 我記得那時候的心情很平靜,雖然我坐在長椅上,邊掉淚邊動筆記錄心情 但是真的很平靜,甚至有一些感動。 不管是情感或物品,過往我都沒有思考過修理的可能,總是汰舊換新,因此對我而言,修理是一門非常陌生的課題,不管是真的動手修理物品,或是修復與某人的情感,都是非常困難的,雖然說是課題,但終究不是學校作業,有範本可以模仿,有老師可以指引,全部都需要靠自己摸索。 我發現,生命早就給了我很多的提示,它的方式很平常,但全部都會繞著「修理」走。在出發前自己修了煞車來令片、特地把Goretex外套寄到台北維修室、照顧在浮潛時被岩石割傷的傷口,連剛到韓國,隨手打開的電子書,內容也是在討論修復關係。 一直到後輪的問題,才讓我聯想到,是時候修理自己了,這麼說有點滑稽,畢竟我是人不是物品,怎麼可以用修理來形容,但我的人生太過感性浪漫又情緒激昂,來一點理科詞平衡,似乎沒有什麼不好。 東西如果壞掉,直接丟棄可能沒有什麼大問題,但我總不能把自己丟棄,身體和心理有好多地方都需要修理,才能讓生活及生命進行得更加順利。正如我很少修理物品,開始之後有好多需要跨出,有好多需要察覺,有好多一直相信的東西要質疑,知道自己有部分需要被修理,但因為不熟悉,所以會反覆掙扎,放棄又繼續,繼續之後不免又有想放棄的念頭,這大概就是「知道」與「做到」之間的落差吧! 人,不像物品壞掉一樣有跡可循,也不那麼機械性,問題只會出在幾個零件,只要修好就可以繼續運作。修理一樣東西,也必須找出主因,否則只是徒勞無功,這件事的啟發來自於,因為內胎一直壞掉,我花了很多力氣修內胎,後來才發現,主因是外胎的保護力已經不夠,才導致內胎容易受損。

如何在旅行中不斷獲得幸運

By |2024-01-03T12:53:44+08:009 10 月, 2023|TRAVELING STORY✈️|

我應該算是旅行起來都很好運的人吧,在歐洲單車旅行一年沒有被偷過任何東西,甚至還有很多好心人請我吃飯,把我撿回家,最驚險的一次大概就是在土耳其,因為到了景點太興奮,在跑步的時候手機掉了卻渾然不知,但過了五分鐘,聽到有人在上方的馬路,往景點裡面的人大喊:「有沒有人的手機掉了?」 天啊!那居然是我的手機,而且信用卡就夾在手機殼裡面,當時旅行還有三個月,但是身上的現金只剩200歐元,如果信用卡掉了,等於要提早結束旅程。到現在還是非常的驚訝,自己當時怎麼會那麼幸運。 【自帶幸運體質?】 2021年的冬天,我在西班牙迪卡儂修完單車後走出來,興奮的跟蘋果說,他們居然沒有收我工錢,所以修了幅條和換來令片只花了5歐元。 蘋果:「因為你就是有一種特質,讓別人很想要幫助你」 延伸閱讀:Made in Taiwan能讓妳交到更多朋友 延伸閱讀:蘋果西打,台灣最好 她的這句話,讓我開始思考,真的是自帶幸運體質嗎? 真的那麼簡單嗎? 【曾經思考過謝謝的意義嗎?】 旅行時說的謝謝跟日常生活中說出來的謝謝,雖然是相同的意思,意義卻截然不同。 在巷口買麵跟阿姨說謝謝,下公車之前跟司機先生說謝謝,工作的時候跟客人說謝謝,這些生活當中發生的每一句謝謝,有時候似乎只是一種「反應」,有人幫我做了些什麼,所以脫口而出的「反應」。 然而旅行時,新的環境加上不熟悉當地文化以及所有的潛規則,會使人會變得比較謙卑,簡單的說,旅行的每一刻幾乎都在學習與接受幫助,不懂得如何操作機器,有人幫忙,不曉得這班巴士是不是自己想搭的那班,就得問問其他乘客,不知道傳統食物的食用方式,當地人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教,每一句謝謝都是發自內心的,因為他們的幫忙和教導,讓我們少犯了許多不必要的錯誤。 【單車旅行中所開始的感恩】 如果你有認識單車旅行的人,他們的飲食習慣只有兩種:什麼都吃或素食者。 食物在騎車旅行中相當重要,是前進和生存的供給來源,特別在地廣人稀的歐洲,有可能一整天都不會碰見賣食物的商店,所以一點食物都不能浪費,日常生活中不食用的花椰菜莖部、剩下的醬汁、不小心掉出碗外的飯粒,在單車旅行中都和水一樣的珍貴。 不管是台灣人或外國人,大家最喜歡跟新朋友分享的就是食物,特別是自己國家的美食,我一直很滿意自己不挑食這件事情,不管任何食物都可以照單全收,不會因為有飲食偏好,需要拒絕別人的好意,讓對方在內心有小小失望的感覺。 光是單車旅行和陌生人偶爾送的食物,就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感激,謝謝父母給了健康的身體、一顆冒險的心,所以我能夠開始自己想要的旅程;謝謝身體在旅行的期間正常運作,讓行程不會中斷;謝謝世界上各種食物提供身體能量;謝謝素未謀面的陌生人,在那一刻所閃過的念頭:分享一些食物給這個人吧!謝謝這個陌生人讓他的念頭成為行動;謝謝我自己,不管別人給的是什麼食物,我都能大方接受;謝謝我們在異地的相遇;謝謝陌生人無私的分享,因而讓我的世界多了那麼多感激。

韓國單車旅行根本是新手天堂,不要單車環島了,來環韓吧

By |2024-07-28T09:28:40+08:007 10 月, 2023|ASIA, CYCLING 🚲, KOREA🇰🇷|

這篇在我抵達韓國一兩天就決定要寫了,騎完首爾到釜山的腳踏車道後,整體的難易度讓我更加確認,韓國其實會比新手第一次在台灣環島還要適合,整理了六點,以及依旅行天數推薦可以選擇的腳踏車道。 1.治安 出國旅行大家最在乎的當然是治安,這點在韓國真的毋庸置疑,治安程度我覺得跟台灣差不多,甚至可能還要更好,不用像在歐洲一樣戰戰兢兢的,我這次連大鎖都沒帶,除了在首爾進超市會把前輪和腳踏板拆掉,在其他地方,通常都只是停在超市門口。 不太會遇見怪怪的人,台灣路上偶爾會有直銷搭訕或是賣愛心筆的那種,也都沒有遇見過😂 沒有帶大鎖,在首爾如果要進超市,就把輪胎跟踏板拆掉,看起來像廢鐵。 先來廣藏市場吃個生章魚。 2.腳踏車道 在首爾市區就能夠感受到腳踏車道的魅力,利用Naver地圖,通常都會導航到腳踏車道,如果路線剛好可以沿著河川,騎在河川旁邊,一路都不需要停紅燈,最棒的是行人和腳踏車是分開的,所以完全不用走走停停,這大概是跟台灣差異比較大的。 台灣的單車環島路線,雖然從Google Maps看,是繞一圈的綠色線(在歐洲如果顯示這種,通常都是真的腳踏車道)但是有環島過的人就知道,環島路線基本上都還是騎在大馬路,必須和機車爭道。 從首爾到釜山,在我印象之中,幾乎很少是騎到馬路上的,就算有,車流量也不多,絕對不是像台灣環島一號線那樣,在車子超多的縱貫線騎車。騎在腳踏車道,只會看見一堆風景,廁所、餐廳、小雜貨店、便利商店也很容易找到。 因為不會騎到馬路上,所以如果像我這樣子以自煮為主,需要到超市採買食材時,就要離開腳踏車道,每次到小鎮買東西,都覺得自己好像是從世外桃源去到都市😂 不管怎麼騎都是超漂亮的風景。 3.露營簡易度與住宿方便性 假設你想要成為像我這樣狂熱野營派,但一開始覺得怕怕的,那麼韓國就是最好的練習地!從歐洲回台灣時,我還超自豪,台灣比歐洲好露營一百倍,結果去到韓國才發現,韓國比台灣更適合野營,而且公共廁所也比台灣多,野營完全不用怕沒水用或不能上廁所。 另一個是韓國的人口密集度不像台灣如此高,所以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,天黑過後,大概只剩下老人家出門運動。如果是搭在腳踏車道附近,那更是完美,晚上騎車的人還是有,不過這有點像是西班牙朝聖之路,大家都知道這條路會有很多旅行者,所以有人搭帳篷都見怪不怪了! 不敢野營的也沒關係,適合新手的原因就是,沿路都有露營地可以選擇,或者可以像韓國人一樣,背個背包就上路,整條腳踏車道都有民宿可以入住,通常都是一泊兩食,不需要在騎完一天之後,還要自己煮晚餐,也可以舒服地洗個熱水澡。 小漁港的涼亭搭帳篷,居民一點都不驚訝😂 蓋章點旁邊,免費的露營區,這幾天天氣不好,剛好有雨遮,超幸福又高級的野營。 在K

待在家的這一年:旅行的養分還在嗎?

By |2024-05-30T14:11:36+08:0020 8 月, 2023|AT HOME|

【流浪到歸國】 再過五天就是結束單車旅行一年的日子,難得的365天我都待在台灣,回到生活的軌道並沒有想像中的乏味,甚至可以感覺得到,回歸平常生活的我還是保有旅行時的樣子,冒險心與好奇心不減,極簡生活的習慣也沒有一回來就拋諸腦後,但是另一部分的我依舊在不斷地學習如何與人相處。 旅行的時候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獨處,,三分之一的時間認識新朋友,說故事、聽故事,回到家以後,這個模式完全相反,我必須開始花時間了解那一些待在我身邊很久,卻不熟悉的人們,也因為網路和都市生活的介入,少了很多獨處的時間。 總結下來我覺得這一年還不錯。 最意外的事情是,我並沒有急著想要再回去那一段脫離現實生活的旅行,反而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從沒想過的安排。 【安頓自己】 回台灣的前一個月,我已經把租屋處跟工作都大略計劃一下,所有的一切也都非常順利,一下子就迎接了第一個冬天。 與家人、親戚關係不親密的我,開始學習相處的課題,表姐因為生病住進了醫院,所以她和表哥的早餐店急需一個人手,一直做兼差工作的我,自然是第一人選,這讓我多了很多時間跟兩個已經上小學的姪子有了相處的機會。 表哥的小孩已經九歲,但是我大概只見過他一次,所以剛相處時,他幾乎不太想要跟我對話。直到某次,我看到他用Google Earth 看巴黎鐵塔的照片,我走到他身旁:「你知道姑姑去過巴黎鐵塔嗎?」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他轉過來看我的那一臉驚奇,看完我和巴黎鐵塔的合照之後,他便開始指著歐洲各個國家問我去過嗎?再後來,他總是追著我,告訴我他學了那些國家名稱的英文。 至於表姐十歲的兒子,看見我的第一句話,是轉過頭問他表弟:「她是誰啊?」大概沒有人聽到玻璃碎掉的聲音吧?可能早在另個場景已經碎過了:我親哥哥的小兒子今年五歲,不知道他有個姑姑😂 回到表姐的兒子,從他不知道我是誰,到後面如何變得親近,也跟我的旅行有關,他自帶戶外咖DNA,但是從來沒有人帶他去露營過,才十歲就告訴我,他最想去的地方是亞馬遜森林,長大之後他要自己種菜種花,而且他也很喜歡騎腳踏車。比起表哥的小孩,我覺得自己與他更親近,我彷彿看見小時候的自己,有很柔軟纖細的心,很想要跟媽媽靠近,卻因為不懂得如何消化媽媽的情緒,索性學會用憤怒表達自己的無能為力。 有天,我問表姐:「你兒子什麼時候放假?我要帶他去大雪山騎車露營。」 她說:「你現在要從小培養他,讓他長大之後跟你一樣嗎?」 再過一會兒,她像是醒過來一樣:「欸!他才小學二年級,你要帶他去騎大雪山,是不是瘋了?」😂 【在某個年紀就該做某件事,不要留遺憾】 這句話讓我思考的是,所以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事? 似乎沒有標準答案,每個人的生長環境,求學、求職的進度都不一樣,對人生想嘗試的事情也不同,所以沒有正確解答也沒有完美範例,但是我相信生命會推著你去想去的地方。 生命現在正推著我在做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。

單車旅行不能少的Warmshowers

By |2024-05-30T14:13:33+08:0022 5 月, 2023|EU🚲|

終於要寫一篇文章好好介紹最愛的Warmshowers,因為它,我在歐洲的冬天活過來,也是因為它,認識了好多一樣熱愛單車的朋友們,現在就算沒有旅行了,我也透過它,在台灣繼續認識更多來台灣單車旅行的朋友。 可以說如果沒有warmshowers 我的這趟旅程不會那麼精彩,也不會跟單車旅行陷入熱戀。 【Warmshowers VS Couchsurfing 】 沒有接觸過單車旅行的人,可能不知道Warmshowers,簡單的說,它是單車旅行版的沙發衝浪。兩個軟體都是讓旅行者,在旅行時借宿別人家,除此之外還可以跟Host有文化交流,唯一不同的是Warmshowers是專屬單車旅行,CS則是設計給所有旅行者使用。 我有過五次CS的經驗,三次在芬蘭,兩次在立陶宛,感覺都非常好,但是CS的缺點就是,真的一定要很認真挑host,要看過對方所有的評價,還要從評價裡面去分析是不是有暗語,要看給評價的是不是都是異性,只是要找個Host搞得很像徵信社抓姦。 所以在CS我只找女生Host,可是這麼一來,選擇就少了很多,總之,CS讓我覺得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找Host。 晚餐。 【一試成主顧】 一開始使用Warmshowers,我也是用CS的模式,但!完全找不到!因為會騎車旅行的女生真的太少了,就算想要找情侶也很難,於是我在巴黎的第一個Host就是男生,也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去看他的評價。 幾次的經驗,Warmshowers讓我覺得,會接待人的Host,唯一的目的就是照顧在外旅行的單車客,不像在CS的Host,大家的目的都不一樣,除了想交朋友、文化交流,更多的是找一夜情。 Warmshowers所有Host都很貼心,他們知道騎完車需要什麼,每次一抵達被問的都是,要不要來瓶啤酒😂 也知道食物和睡眠是很重要的事情,所以總是為我準備晚餐,在晚上十點之前把我趕去睡覺。 喝幾瓶!!! 【收費標準】 Warmshowers收費是30美金,終生會員制。但要注意的是,如果使用APP版本,一個月後會開始收取月費,只要使用網頁版,就不需要另外付費。 CS分為年費和月費制,月繳2.39美金,年繳14.29美金。

2022單車旅行日記-她們完整了母親的定義

By |2024-05-30T14:15:29+08:008 5 月, 2023|TAIWAN 🇹🇼, TRAVELING STORY✈️, 未分類|

在這趟旅行之前,我大概有三年沒有回家,可能有兩年沒有慶祝過母親節,但在出發之前,我決定和媽媽慢慢修復關係,因為發現自己過去的那些背包旅行,其實都是在逃避,逃避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,更多的是逃避與原生家庭的關係,就要開始人生的第一次長旅,我不希望自己依舊以逃避的心態在旅行,所以我回家了。 從小,就很羨慕其他同學,早餐總有媽媽準備,羨慕那些可以和媽媽當朋友的人,羨慕每一次去同學家,他們的媽媽總是很溫柔。 我的媽媽跟別人不同,她是個工作狂,除此之外,對我們的教養也都很嚴格,不容許我們有任何踰矩的行為,不喜歡我們和朋友玩在一起,只希望我們可以好好的讀書,長大之後能夠坐在辦公室或公家機關裡面吹冷氣,她常常說:「我希望你以後是拿筆工作的。」 可惜的是沒有一個小孩長成她冀望的樣子,特別是我,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孩子,不是哥哥夢想中會穿著洋裝的妹妹,我會和哥哥一起站在鏡子前,一起吹他那個年代最流行的郭富城中分頭,會讓他的朋友以為我是他弟弟。 更遑論我帶給媽媽的感受,以前甚至懷疑過,自己全身上下大概沒有一處是能夠讓她喜歡,甚至只是順眼的都沒有。 或許是家庭原因,我很害怕和媽媽相似年紀的人相處,因為不想要回答一些想要改變我的問題,因為不想要為了符合期待而假裝,但是在這趟旅程中,我遇到了好多媽媽,就像是回到了童年,他們各自當了部分我最想要的那種媽媽。   【不忘幫我準備早餐的媽媽】 10月5日,在巴黎停留四天後,我開始往北前行,因為里程計算錯誤,那個晚上九點半才抵達Host家,接待我的是一對老夫婦,阿普爸爸和阿菲媽媽,他們擔心我在路上受傷,還特別打電話到警察局問有沒有腳踏車的事故,我告訴他們,因為在路上煮午餐和睡午覺,再加上里程計算錯誤,才不能在約定的時間抵達。 隔天,他們除了準備一桌豐盛的早餐,又額外的給了一個餐盒,說要在路上讓我當午餐,這樣就不會再耽誤行程了。 阿菲媽媽幫我準備的三明治。     【可以當最好朋友的媽媽】 Hengo has been with us for

2022單車環歐旅行裝備

By |2023-05-07T15:51:37+08:007 5 月, 2023|EU🚲|

旅行之前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裝備,特別是一場自己從來沒有過的長途旅行,從一開始的三十五公斤行李,經過十一個月後,用掉的、丟掉的、寄回家的,剩下大約二十公斤,如果不帶攝影裝備,我的行李應該可以控制在15公斤以內,所以這個版本可以說是精簡版,另外放上一篇自己出發前重複看了好幾次的裝備文章。 https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showthread.php?t=10449521 開始之前,請先記得自己已經是個旅行者,上路後有更多選擇需要靠自己去決定,例如選擇搭營的位置、下雨天到底要不要繼續前行、途中可能需要更改路線。所以不管是裝備或是單車選擇,一定要以自身情況去考量,別人給的意見絕對只是參考,特別不要問那些根本沒經驗的人,有些有經驗的人給的意見也不一定是正確的,除非他去過的地方跟你要去的重複性很高。最後,新手小白真的不要隨意相信單車店老闆的話,就算那個老闆有很多單車旅行的經驗🤣 裝備幾乎都是在蝦皮買的,便宜又好用,有些東西用到現在還在用。 第一天在巴黎機場時的行李。 【單車入手】 如果是新手,建議先去租不同的車子騎,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車子,我喜歡公路車,因為比較輕、看起來比較帥,但缺點就是如果不小心遇到石頭路,會騎到想哭😹 旅行車和登山車在Off Road騎起來很爽,但在國外我根本不敢亂騎Off Road。 我的公路車加上所有的行李,出發前是30公斤的托運行李,如果是帶車架比較重的旅行車,或許會超過三十公斤,另外自己力氣不大和腳力弱也是選擇公路車的原因之一,在路上偶爾會有需要推車或搬運車子的情況,每一次我都很慶幸自己帶的是公路車。 【腳踏車需要用到的】 1.有顯示胎壓的打氣筒 giyo 因為是公路車,所以胎壓比較高(攜帶式的能打到70就要偷笑了)在國外我都是到單車店或迪卡儂打氣,有些國家的加油站也可以免費打氣(法國沒有😭)所以這支會用到的機會很少,但還是必帶!因為腳踏車上飛機之前,需要把輪胎放氣,所以下飛機就需要用到它了! 2.胎壓計 不想要破胎,就要很注意胎壓!這支會用到的時候,就是在加油站打氣時,或是很久沒有去單車店打氣時,測看看胎壓夠不夠。可帶可不帶(下次旅行我可能就不會帶了) 3.彈簧繩 超需要!沒有彈簧繩就無法單車旅行啦!我掛在前面的帳篷和睡袋,還有綁在後面的背包,全都靠它們幫我固定!夏天還可以當成曬衣繩!這個一定要在台灣買!小北或是網路上都買得到。總共帶了三大三小。(90公分、60公分、30公分) 4.塑膠束帶

2022單車旅行日記-根本是天堂的斯洛維尼亞

By |2024-05-30T14:18:06+08:0022 12 月, 2022|EU🚲|

斯洛維尼亞可以說是這趟旅程最讓我感到驚奇的國家,環境超級優美,駕駛素質高!重點是物價超級便宜,根本就是東歐價格身處奧地利,會比喻成奧地利是因為,在我進入了奧地利後,完全沒有違和感(除了價格😹)但奧地利的感覺更提升一層,像是僅用比西歐貴兩成的價格,可以感覺身處在北歐。 從斯洛維尼亞進入奧地利一下下又再進入斯洛維尼亞!然後當天預計再進入奧地利一次,結果在那個酒吧被攔截了。 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的邊境在高速公路上,腳踏車不能上,我從地圖上看到有個小橋似乎可以通過,沒想到這個邊境小到那麼可愛!只給行人通過的,過了那個柵欄就是斯洛維尼亞了。😂 【就連只停留一天也會被撿回家】 單車日記要紀錄的,當然是各個國家熱情的人民!這次因為趕著去維也納,所以沒有辦法在斯洛維尼亞多待幾天,但三天兩夜的旅行,我就被撿回家一個晚上,而且被包辦所有的吃喝😉 每到一個國家,還不用進超市,只要看加油站的牌價,就大概知道物價,抵達斯洛維尼亞之前,在克羅埃西亞,想了好幾天還是想不出它在貴什麼,前一兩天一直覺得可能自己換算錯誤,所以覺得很貴,可是後來我跟自己說,不要騙自己了,它就是很貴!而且在2023開始要使用歐元,到時候物價一定更令人害怕! 斯洛維尼亞使用歐元,而且又靠近奧地利跟義大利,原本以為又要努力省一波,沒想到,它讓我覺得錢變大了!只可惜因為路線的關係,只能在這裡停留一晚。抵達奧地利邊境前五公里,坐在路邊的公車站牌旁休息。 對面的酒吧,傳來一陣一陣的笑聲,現在下午四點,不是歐洲人的休息時間嗎?酒吧怎麼還那麼熱鬧?)人家歐洲人休息就是要喝啤酒啊!不然要幹嘛? 就要離開斯洛維尼亞了,但是還沒喝過他們的啤酒,不然就去喝一杯吧! 現在看到這張照片,不知道自己之前到底是怎麼騎的😂 【斯洛維尼亞之阿拉丁酒吧】 這是個露天酒吧,裡面雖然有座位,但大家幾乎都聚在外面,清一色都是老人家,幸好店員是和我年紀相仿的女生,而且還會說英文!我指著看板上面的那隻鹿:「我要這個斯洛維尼亞的啤酒!」 喝了一口啤酒後,店員到我旁邊,指著後面一位大叔,說:「他已經幫你買單了」😝接著店員開始當起我們的翻譯機,一杯都還沒喝完。 店員小米又問我:「你左邊那個大叔說要再請你喝一杯,你要嗎?」 :「蛤!可是我這杯還沒喝完!」 :「沒關係啦!慢慢喝」 第二杯啤酒上桌沒多久,小米拿著包包準備離開,結果所有的大叔都不讓她走! :「他們想要你留下來當翻譯對嗎?」我笑著問小米 她無奈又嘴角上仰的點頭。 正當他們在勸說小米不要離開時,又有另一位熟客上門,大家和他解釋我從哪裡來,在這裡幹嘛之後,小米又邊笑邊跟我說:「他說要請你第三杯啤酒,你要嗎?」

Load More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