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T HOME

我是如何成為背包客?

By |2024-02-03T12:22:26+08:003 2 月, 2024|AT HOME, BACKPACKING|

【那個大行李箱在哪裡?】 這是我很想問現在成為背包客的你的第一個問題,開始習慣用背包旅行之後,那個行李箱的用途對你來說變成了什麼? 我的大行李箱變成了珍藏箱,沒有使用用途但佈滿回憶的東西,都在那個大行李箱裡,而它現在大約還有四分之三的空間,變成了背包客之後,也漸漸的變成極簡主義者,極簡主意並不代表空無一物,所以我把留念的東西放入行李箱,剩下的空間足以放下所有必需品,簡單來說,假設有一天我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生活很久,把用得到的東西放進行李箱,就可以出發了。 我喜歡它現在的樣子。 【從手拉到背在肩上】 第一次出國是到澳洲打工度假,已經忘記當時行李箱有什麼,但大概很足夠讓我生活一陣子,那時候有點驚訝,原來一個行李箱可以裝那麼多東西,後來才知道是不需要那麼多東西就能生活。那幾年,我又拉著它去了幾個國家旅行,直到第一次出發去歐洲,為了省錢,這一次背上了50公升的登山背包。 從那次開始,我就再也沒有和大行李箱一起旅行了,你們也是嗎?有了背包後就忘了行李箱 身材嬌小的我,兩個月都背著那個大背包,真的有點難以負荷,所以開始不得不審視自己是否帶了不需要的東西在身上,後來它就成了習慣,在生活上、在旅行中都是。 【火車、巴士、搭便車】 對我而言,兩個禮拜以內的旅行,稱為旅遊,在有限的時間裡面,盡所能的去每個地方,看未曾看過的風景,讓工作、生活還有其他事情堆積在身體的壓力有點釋放,但是超過兩個星期之後,就開始有審美疲勞,城堡看起來都一樣,吃的東西都是西餐,好像就只剩下找住宿、找交通、在巴士上睡著,這不是我期待的東西。 腦子出現了「搭便車」的瘋狂想法,還記得第一次站在路旁,我就是呆呆地站著,怎麼樣都不敢豎起大拇指,因為擔心別人的眼光,因為擔心會失敗,但是三十分鐘過去了,如果我再這樣站在路邊,哪裡都去不了。 就算最後鼓起勇氣舉起手,也未如願的搭上車離開那個城市。兩天後,我在一輛大卡車上,前往立陶宛的首都,司機伯伯不會說英文,我也不會說他的語言,是這個時候學到了,人類體內有種無法解釋的偵測功能,不需要語言交談,不需要試探,自然而然地會知道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,對我、對他應該都是這樣的,隨著旅行的次數越多,這種功能就會越強大。 【從背包到馬鞍袋】 搭便車這件事解鎖之後,就會成為一項旅行技能,不管在哪裡,有沒有公共交通,我都不再像之前那樣害怕自己無法移動,因為我知道隨時隨地都能搭便車,但它總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:只能點到點移動。概念有一點像搭巴士,只能從A點到B點,中途所經過的都不能算是去過,很有可能就這樣錯過了旅程中最值得留念的人事物。 2020因為被鎖在台灣,旅行慾望越燒越旺,搭公共交通跨城市的旅行,早就無法滿足我,搭便車環島呢?疫情期間大概沒人會停下來吧?瘋狂的腦子來了一記「單車環島」? 從想法冒出芽,到騎著車上路,只有兩天的時間,沒有訓練、沒有規劃,先走再說。那時候我對公里數沒有概念,於是第一天就規劃了一百公里,也真的這樣傻傻地從台中騎到嘉義,抵達嘉義後,才恍然大悟,這也太遠了吧!叫我騎摩托車都不可能,怎麼可能騎腳踏車!但...確實辦到了! 再接著,2021的單車環歐十六國、2023的單車環韓,環遊世界的夢想,好像比之前更真實了一點,之前的我只會說,我的夢想是環遊世界,但沒有任何具體的目標,現在知道我會跟我的腳踏車探索世界的每一處,因為腳踏車不會讓我錯過任何一處風景,也可以讓我的身體時時刻刻感受每一個國家的春暖花開。 【享受你的行李箱或背包】 我很喜歡這樣子的過程,是生命用心安排的橋段,要是它在我第一次拿到護照的時候,就著急地要我開始單車旅行,大概就會扼殺了我對旅行的所有熱情。它很有耐心地讓我從拖著行李箱開始、當背包客,現在成了騎到哪睡到哪的單車客,還不知道未來他幫我安排了什麼精彩的旅程,不著急、不期待,這樣才能夠擁有最多的驚喜。 騎單車環歐的肉腳,從巴黎出發,經歷十一個月,完成歐洲十六國的單車旅行!

修理

By |2024-01-03T12:53:24+08:0012 10 月, 2023|AT HOME|

從第一天開始,我就知道後輪發生一些問題,不知道什麼原因,齒輪跟鏈條沒有辦法好好合作,所以這幾天騎了三百多公里都沒有飛輪效應,在平路的時候只要沒有持續踩踏,過幾秒就會停下來,騎上坡就好像後輪一直在煞車。 但我就是懶得去修理,覺得反正可以前進就好。 某天早上騎到一半突然覺得自己超可笑,明明就知道問題在哪裡,不去解決,然後讓自己前進得那麼辛苦,而且還安慰自己這樣都騎得動,之後一定會變更強,但每一次上坡很困難的時候,又開始責怪自己為什麼不去修車,要騎得那麼累。 就一瞬間,把它套用在人生裡,突然覺得自己還不夠愛自己,明明知道某些性格讓自己生活的很辛苦,前進得很緩慢,還不停地說服自己:「沒關係這本來就是我,是在這趟生命旅程中該承受的。」 沒有什麼是該承受的,我們到這個世界玩,就是要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人,既然發現有缺陷,就應該努力改善,或者真心接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,不要讓它困擾自己,影響愛人與愛自己的能力,更不要讓它成為責怪自己的理由。 與自己有關的,從來都不可能視而不見。 跟阿伯們道別那天,我獨自在網路上找到車行,順利的修完車,而且修車價格真的便宜到讓我覺得自己很幸運。走出車行之後心情突然很沈重很複雜,當時的我說不出來是什麼,就是很沒有動力,但是又知道自己該前進,所以在便利商店吃完午餐,就逼自己開始上路。 騎著騎著就哭了,這些眼淚來得連自己都不知所措。它們五味雜陳,有憤怒、感動、害怕,感動裡面又細分為因他人感動、因自己感動。憤怒來自我自己,遲遲不去修車,四百多公里都在讓自己白白吃苦。 接著理性稍微回到自己身上。修完車了,那我是不是該修理我自己? 把那些讓自己前進很辛苦的性格修理一番,把那些對自己有不良影響的人事物整理丟掉,但同時蜂擁而上數不盡的害怕。身為一個主觀意識很強的人,在我心中有很多自己建立起來的信念和標準,不管是我自己或是想進入我世界的人,都必須照著那些標準生活,它一直是安全感的來源,但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它也是痛苦的來源,我寧願活在它之下,只因為它能夠帶來些許的安全感。 雖然它們陪著我走了人生很長很長的路,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直在保護著我,但現在,我必須要承認那些東西讓自己很辛苦,讓愛我的人很辛苦,這真的很困難,就像要跟一個一直陪在你身邊的人,親口告訴他,你是錯的,我不能再留你在身邊,而這個對象,不是別人,是一部份的自己。要把自己的一部分割捨掉,很害怕、很難過,但必須要丟下它的那種堅定,遠遠勝過心中不斷冒出來說服我要留下它的慌恐。 東海岸騎了三百多公里後,又發現後輪有了問題,這次是內胎有個小破洞,白天騎車沒問題,但過了一個晚上就會整個輪胎沒有氣。我拿起工具,第一次用補胎的方式修了內胎,不知道是否成功,起床後確認它暫時沒有問題了,有點喜出望外,原來,我是會修理東西的。 那天早上,我坐在束草公園的長椅上,突然有種感覺,現在生命要我上的課叫做修理,真的能夠感受到它來了,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就不斷的在向我招手。生命是這樣有趣吧,它無法張開嘴告訴你現在的任務,但是會透過身邊的人事物來告訴你。 我記得那時候的心情很平靜,雖然我坐在長椅上,邊掉淚邊動筆記錄心情 但是真的很平靜,甚至有一些感動。 不管是情感或物品,過往我都沒有思考過修理的可能,總是汰舊換新,因此對我而言,修理是一門非常陌生的課題,不管是真的動手修理物品,或是修復與某人的情感,都是非常困難的,雖然說是課題,但終究不是學校作業,有範本可以模仿,有老師可以指引,全部都需要靠自己摸索。 我發現,生命早就給了我很多的提示,它的方式很平常,但全部都會繞著「修理」走。在出發前自己修了煞車來令片、特地把Goretex外套寄到台北維修室、照顧在浮潛時被岩石割傷的傷口,連剛到韓國,隨手打開的電子書,內容也是在討論修復關係。 一直到後輪的問題,才讓我聯想到,是時候修理自己了,這麼說有點滑稽,畢竟我是人不是物品,怎麼可以用修理來形容,但我的人生太過感性浪漫又情緒激昂,來一點理科詞平衡,似乎沒有什麼不好。 東西如果壞掉,直接丟棄可能沒有什麼大問題,但我總不能把自己丟棄,身體和心理有好多地方都需要修理,才能讓生活及生命進行得更加順利。正如我很少修理物品,開始之後有好多需要跨出,有好多需要察覺,有好多一直相信的東西要質疑,知道自己有部分需要被修理,但因為不熟悉,所以會反覆掙扎,放棄又繼續,繼續之後不免又有想放棄的念頭,這大概就是「知道」與「做到」之間的落差吧! 人,不像物品壞掉一樣有跡可循,也不那麼機械性,問題只會出在幾個零件,只要修好就可以繼續運作。修理一樣東西,也必須找出主因,否則只是徒勞無功,這件事的啟發來自於,因為內胎一直壞掉,我花了很多力氣修內胎,後來才發現,主因是外胎的保護力已經不夠,才導致內胎容易受損。

待在家的這一年:旅行的養分還在嗎?

By |2024-05-30T14:11:36+08:0020 8 月, 2023|AT HOME|

【流浪到歸國】 再過五天就是結束單車旅行一年的日子,難得的365天我都待在台灣,回到生活的軌道並沒有想像中的乏味,甚至可以感覺得到,回歸平常生活的我還是保有旅行時的樣子,冒險心與好奇心不減,極簡生活的習慣也沒有一回來就拋諸腦後,但是另一部分的我依舊在不斷地學習如何與人相處。 旅行的時候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獨處,,三分之一的時間認識新朋友,說故事、聽故事,回到家以後,這個模式完全相反,我必須開始花時間了解那一些待在我身邊很久,卻不熟悉的人們,也因為網路和都市生活的介入,少了很多獨處的時間。 總結下來我覺得這一年還不錯。 最意外的事情是,我並沒有急著想要再回去那一段脫離現實生活的旅行,反而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從沒想過的安排。 【安頓自己】 回台灣的前一個月,我已經把租屋處跟工作都大略計劃一下,所有的一切也都非常順利,一下子就迎接了第一個冬天。 與家人、親戚關係不親密的我,開始學習相處的課題,表姐因為生病住進了醫院,所以她和表哥的早餐店急需一個人手,一直做兼差工作的我,自然是第一人選,這讓我多了很多時間跟兩個已經上小學的姪子有了相處的機會。 表哥的小孩已經九歲,但是我大概只見過他一次,所以剛相處時,他幾乎不太想要跟我對話。直到某次,我看到他用Google Earth 看巴黎鐵塔的照片,我走到他身旁:「你知道姑姑去過巴黎鐵塔嗎?」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他轉過來看我的那一臉驚奇,看完我和巴黎鐵塔的合照之後,他便開始指著歐洲各個國家問我去過嗎?再後來,他總是追著我,告訴我他學了那些國家名稱的英文。 至於表姐十歲的兒子,看見我的第一句話,是轉過頭問他表弟:「她是誰啊?」大概沒有人聽到玻璃碎掉的聲音吧?可能早在另個場景已經碎過了:我親哥哥的小兒子今年五歲,不知道他有個姑姑😂 回到表姐的兒子,從他不知道我是誰,到後面如何變得親近,也跟我的旅行有關,他自帶戶外咖DNA,但是從來沒有人帶他去露營過,才十歲就告訴我,他最想去的地方是亞馬遜森林,長大之後他要自己種菜種花,而且他也很喜歡騎腳踏車。比起表哥的小孩,我覺得自己與他更親近,我彷彿看見小時候的自己,有很柔軟纖細的心,很想要跟媽媽靠近,卻因為不懂得如何消化媽媽的情緒,索性學會用憤怒表達自己的無能為力。 有天,我問表姐:「你兒子什麼時候放假?我要帶他去大雪山騎車露營。」 她說:「你現在要從小培養他,讓他長大之後跟你一樣嗎?」 再過一會兒,她像是醒過來一樣:「欸!他才小學二年級,你要帶他去騎大雪山,是不是瘋了?」😂 【在某個年紀就該做某件事,不要留遺憾】 這句話讓我思考的是,所以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事? 似乎沒有標準答案,每個人的生長環境,求學、求職的進度都不一樣,對人生想嘗試的事情也不同,所以沒有正確解答也沒有完美範例,但是我相信生命會推著你去想去的地方。 生命現在正推著我在做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。

從德國騎單車到新加坡的他們,來台灣單車環島了

By |2024-07-28T09:28:55+08:008 12 月, 2022|AT HOME, CYCLING 🚲|

Warmshowers的收件匣,收到了來自新加坡漢娜的來信,她和德國丈夫在十二月會到台灣單車環島,經過台中時,想要來我家洗個熱水澡!天啊!這是個超級振奮人心的消息,回台灣後一直忙著工作,才開啟接待旅人模式沒多久,就收到Request!! 而且打開他們的資料才發現,這兩個人在疫情爆發前,花了一年半的時間,從德國騎到新加坡!這超酷!比熱門路線歐洲到中國還要遠! 原本我打算待在家裡,準備好一切等他們入住,但在他們預計抵達的前兩週,突然旅行魂又熱了起來,所以決定要到日月潭和他們一起環湖,野營一天,再一起回台中! 兩天一夜的行李很簡單。 只有三個人的旅行,好像有些太孤單!因此我又不小心認識了第四個夥伴! 「你在找地址嗎?」 在台中街頭,我看見一個騎腳踏車的女生,拿著手機東張西望,主動地跟她說話,結果她要找的地方,就在旁邊。騎車離開五秒後,我又回頭問她:「你喜歡腳踏車旅行嗎?」 喜歡! 「太好了,那我們之後可以一起騎腳踏車旅行,在台灣都找不到朋友跟我一起」 「我也是!!!!!!」 旅行後,我似乎變得喜歡主動認識新朋友,而且都會超級不害臊的跟人家要聯絡方式!😂 在客運站肢解腳踏車的人就是艾雯,認識的兩個禮拜後,我邀請她一起去日月潭,先搭車到埔里,再從埔里騎車到日月潭,跟漢娜他們一起野營一天,能夠找到一起騎車的人已經不容易了,還是一個喜歡野營的人,天底下有那麼幸運的事情嗎? 前往客運站的路上,我還在想,自己會不會又帶太多行李,像是第一次旅行的人,結果看到艾雯的裝備...還以為她在搬家,這也太多東西了吧,我的龍頭綁著睡袋和帳篷,已經很多了!結果她前面那包還多過我的! 我們在埔里的客運站見到了漢娜和漢可,他們發訊息給我的時候,我第一句話就是回他們,歡迎跟我一起成為漢漢漢三人組,漢娜、漢可、漢果! 漢漢二人組,這次是帶小折來台灣環島。台灣一解封,他們就馬上買機票了! 從埔里到日月潭那段,比想像中的困難,我們四個真的可以說是用生命在騎車,不過還不至於要下車用推的,算是在掌控之中。 認識了漢娜和漢可後,我才發現自己內心深處,依舊有點性別刻板印象,我以為漢可會修腳踏車、騎車體力很好,結果通通相反!漢可說,他在德國是那種原本預計騎腳踏車去找朋友,但是會騎到一半突然覺得太累,改成搭公車去找朋友,如果不是因為漢娜,他根本不會騎腳踏車旅行😂 漢可說的是實話,因為原本是我領騎,擔心自己騎太慢,所以讓漢可先騎,我在後面跟到很想說:「哥!沒關係,還是我騎前面好了!」尤其是在上坡的時候,還要維持比走還慢的速度,難上加難! 到了日月潭馬上先來一張! 抵達日月潭後,討論了一下,決定從水社碼頭那方開始,最後在伊達邵附近找野營的地方!才剛騎到向山遊客中心,漢漢二人組肚子餓了,於是我們就在那裡開始煮起午餐,我喜歡和騎車的人在一起的原因就是這個,每個人都很彈性,隨地可坐、隨處可煮、隨時可吃!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