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相信心想事成、吸引力法則、宇宙能量,但我從來沒有特別的去研究它的運作方式,因為我知道最重要的是行動力,許下再簡單的願望,如果沒有行動,就算只是早起這個願望,不管過多久都不會實現。而我就是一個超級沒有行動力,也沒有恆毅力的人,所以我幾乎沒有許願後,願望成真的經驗(不許願+沒有實踐力)
但前幾天聽了兩則Podcast,發現自己其實一直都在實現願望。
那是視障心理師朱芯儀的Podcast,從單車旅行時,我就很喜歡聽她的Podcast,沒有廣告的干擾,讓人可以沈浸在音檔裡,有次邊騎車邊跟著做一個練習,直接邊騎邊爆哭😂
自從耳機不見後,就很少聽Podcast,前幾天開車CarPlay自動跑出podcast,於是隨便點了一則Ep.290改變信念=改變人生!豐盛鍊金術助你翻轉未來,老實說,我沒有看到鍊金術這三個字,否則不會點進去,假設我是在書店看見這位來賓的書《你也能學會的豐盛鍊金術》,整個封面還是滿滿的金色,直覺就是銅臭味超重!根本連停留多一秒都不會,更別說拿起來翻翻看😂但在聽完Podcast後,很感謝當時的自己隨便選一集podcast來聽,才沒有讓先入為主,將我對自己有更多理解的機會溜掉了。
–
一開始來賓Renne說了她在疫情碰到的困難,怎麼遇到豐盛冥想,如何藉由豐盛冥想去突破自己的困境,但把自己的願望弄清楚是首要條件。當你許願想要有一間大房子,這件事並不是真正的願望,真正的願望是:你需要一間大房子背後的原因,可能是希望家人團聚、可能是希望好朋友聚會時有個舒服的場地。
這讓我聯想到自己為什麼總是可以在路上遇到好人,給我食物的、把我撿回家的、在帳篷內被叫醒拿到的是一杯熱咖啡,而不是驅趕,因為當時的我,最大的願望就是那趟旅行,我希望也相信那趟旅行會豐富我的生命,所以宇宙給我所有需要的以及從中讓我學習。
當然,那時的我並沒有特別做什麼儀式去許願,可是那樣的信念一直在我心中,現在回想起來,很多願望都實現了,例如當時只會停留兩三天的羅馬尼亞,卻認識了一群可愛的小村民而多留兩天,還有在波士尼亞計畫只有留一晚,卻在搭帳篷時認識當地一家人,跟他們一起在海邊享受兩天。
最扯的是斯洛維尼亞,它是一個我一入境就超喜歡的國家,每一刻都超級享受!但礙於路線,當天就會到奧地利的邊境,還在剩10公里的地方,我決定停在一家酒吧,喝一杯當地的啤酒再離開,沒想到酒吧裡的阿伯客人一杯接一杯的請我,最後還被女店員撿回家,因此在斯洛維尼亞多留了兩天。
這些都是預期外的事情,但都是滿足了當下我希望能夠多留幾天的願望。
延伸閱讀:2022單車環歐日記-最美的羅馬尼亞小村
延伸閱讀:2022歐洲單車日記-波士尼亞你來過嗎?
其中談到的匱乏感,也是我在旅行中學習到的事。
一路上從開始到結束,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都在遇到好人好事,一開始很不自在、很不好意思,因為他們真的對我太好了!而且可以感覺到那是一種無私的付出,他們的出發點真的只是純粹想要幫助我,說幫助甚至有點太嚴肅,他們就只是想要對我好。那時候我在想,自己何德何能,我能有什麼回報他們的。後來我明白了,坦率地接受、真心的感謝,就是最好的回報。
想要回報別人,在某方面而言是一種匱乏感,因為不能相信會有人無條件地善待自己。雖然說回禮是一個禮貌,但我總覺得回禮這件事太刻意,也比突如其來的想送禮還不真誠。對我而言,最真誠的送禮是看見某樣東西聯想到某人,單純想要送給對方,對方收下後,露出真切的笑容,就是最好的回禮!如果對方特地回禮送了一件我不需要的東西,那會讓我覺得我們之間其實是有距離的。
旅行時被愛的時刻,一點一滴消除匱乏感,我能夠坦然地接受所有的善待,也成為一個有能力給予善意的人。回家後,有幸成為幾個Warmshower新會員的第一個host,他們說我是個超級好的Host,我回答,當你再多一些被Host的經驗,就會知道這是正常的😹而且我一路就是這樣被對待的,所以當你回家時,把你一路上收到的美好,再分享給其他人,這樣就夠了!
延伸閱讀:單車旅行不能少的Warmshowers
聽著Renee分享豐盛冥想的案例,我發現被誤解和誤用的原因在於,人類總是以狹小的腦袋在許願,並在願望裡面設下很多框架,認為達到願望的方法就只有自己認為的那幾個。最常見的就是變有錢,但必須往下的探索,為什麼想要變有錢?因為可以買很多東西?為什麼需要買很多東西?才能發現自己真正需要的、想要的。
舉個簡單例子:『理想對象清單』,寫了一大堆外型、個性、三觀,但這個理想對象清單背後真正的需求是什麼?找到一個適合的人,讓自己幸福以及擁有一段健康的關係,但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,宇宙知道,但大部分的人不願放手讓宇宙去安排。
這也是為什麼當有人找到自己的命中之人,會發現那個人一定會有幾項特質,是自己原本無法接受的,卻還是跟這個人在一起了,因為你不喜歡他的地方,並無損你背後想要的真正願望。
什麼是豐盛呢?白話文就是:所有的需求都能輕易地被滿足,所有的願望都能輕易地被實現,但是這個「輕易地」會讓人誤以為是什麼事情都不用做,想要的東西就會從天而降,不會有挫折與考驗。
Renee舉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,她曾問一群準媽媽:「你們想要祝福孩子能夠無憂無慮的嗎?」每個人都點頭示意。她又問,你們有看過真正無憂無慮的樣子嗎?大家疑惑的搖搖頭,他接著說,仔細想想,身邊一定會有人是真正的無憂無慮。Renee有一位同學出了車禍,當每個人都在忙著課業、升學、體驗大學新生活,那位同學就是靜靜的躺在那裡,這是不是真正的無憂無慮?
創傷、負面事物、挫折感是到我們的人生裡添加趣味與刺激,是一堂課也是禮物。書名所說的「鍊金」被誤以為是擁有好的學經歷後,拿那塊招牌去鍍金,其實身邊大量的負面體驗才是最需要煉金的,如果將它們視而不見,就像堆肥久了會發臭,但如果懂得如何利用,它就會變成肥料。
談回「輕易地」,其實是指「讓天賦不費力地展現」,有些事情自己做起來特別輕鬆、順手,那可能就是天賦所在,而這個天賦是可以百搭的,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,天賦是一件事情,例如運動天才、語言天才、廚藝天才,它比較像是一個元素,能夠融入到其他事情裡,當你知道自己的天賦,不管在任何行業,都能夠做得比較順心順手,也就不會為自己的未來而慌恐。
每個人一定都會知道自己的天賦所在,當你找不到自己的天賦,覺得自己沒有天賦或一切都感到很茫然的時候,非常有可能已經被外物淹沒自我了,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,讓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像個機器人,只在期待休假日時才有一點感覺,因為只有在休假日才能真正的做自己。
這個時候開始,每天抽點時間跟自己對談,覺察自己的內心,而覺察是需要刻意練習的,盡可能在每一刻回到內心,去試問自己為什麼現在在做這件事情,是喜歡、想要,或者是為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做的準備工作,如果都不是,那是什麼原因呢?多一點時間與自己對話,才能先將不適合自己的篩選丟棄,多點嘗試就能多些機會發現自己的天賦。
朱芯儀心理師補充了一個很有趣的點,尋找天賦的過程就像尋找另一半,在每次的錯誤中去發現不適合的,然而若沒有從自己的本質裡面去尋找,就很容易被*外在的事物 所影響,重複做出錯誤的選擇。
*外在的事物:工作上可能是薪水、人情壓力,感情上可能是外貌、對方經濟能力。
我喜歡節目最後其中一段,Renee希望大家在尋找天賦的過程,不要藉由太多的外力,例如人類圖、皮紋檢測(類似科學算命)最理想的方法是陪伴自己,與自己產生連結,去感受哪些事情是自己自願自發,即使沒有薪水,也可以做得很開心。
自己對這段話是非常有感的,在我有更多與自己的對話後,大約知道自己的天賦所在,變得不會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,就算自己什麼都不做,也不會苛責自己,因為勉強做著不喜歡的事情,會比什麼都不做讓我更抗拒也更惱人。而且在真正瞭解自己,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後,就會變得不太需要去看星座、人類圖這類的引導。
同時我也相信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這件事,雖然我們都會經歷一段很迷茫,什麼都不知道,什麼都不想做的時期,但開始與自己對話,陪伴自己從內心去建立自我價值,不是從外界去得到答案,做任何事情會更心無旁騖。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