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培養一個習慣需要多久嗎?21天?66天? 只要你夠了解自己,經過精巧的設計,一天就可以養成,這不是書籍的廣告詞,是我設計給自己的小習慣後,切身感覺到的。

 

這趟旅程,我有三件很想養成習慣的事情,但是總是做不到,想起自己沒做的時候,又會興致缺缺不想動身。

這三件事情分別是:

 

1.養成做伏地挺身的習慣

單車旅行每天訓練下半身肌群,我希望自己上半身的肌肉也能增加。

曾經嘗試過在睡前或是起床前做,但總是以失敗收場。

在帳篷裡面,我當然有時間有空間可以做,可是你知道那種感覺吧?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事情,但是此時此刻就是不想做。

 

 

2.伸展運動

大家都知道運動前的暖身與運動後收操超級重要,但你能想像這七個多月以來,我應該做不到十次完整的伸展。

早上想起還未拉筋的時候,我已經在腳踏車上了,晚上想起來的時候則是在帳篷裡,帳篷內雖然空間有限,但依舊可以做簡單的拉筋,可是發生的情況跟上面一樣,所以通常我只會在帳篷裡隨便的拉筋。

 

3.記得用牙線

使用牙線絕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,但旅行中的我總是忘記。(插播一下,很多人都以為牙線是用來清菜渣,但除了清菜渣,它也用來刮除齒縫的細菌,用電動牙刷及牙線三年,每次都會被不同的牙醫稱讚,很有成就感)

(才三年?對的,我以前很懶惰,很不重視口腔健康)😅

還有!如果你覺得賺錢很辛苦,更要好好照顧牙齒,因為植牙真的不便宜,這也是我重視牙齒的其中一個原因😂

 

【經過設計之後,我再也沒有忘記這三件事情!】

第一個設計:

用膠帶把牙線盒與牙膏黏在一起。

在家裡不會忘記用牙線,那旅行時會忘記是為什麼呢? 因為沒有看見牙線盒,少了它的提醒,每次刷完牙才忘記使用牙線。

如果只是告訴自己刷完牙要記得用牙線,用這種提醒的方式,不僅不可靠,還會消耗意志力,這是這本書的用意,讓人不知不覺中養成小習慣。

我把牙線跟牙膏黏在一起,刷牙一定會用到牙膏對吧?如此一來,每次刷完牙就會記得使用牙線了。

 

第二個設計:

早上收完帳篷後,拿著帳篷做伸展操。

帳篷收納後是長條狀,體積與重量都很適合拿來當伸展運動的工具,不管是剛收完帳篷或是要把帳篷綁上腳踏車,每天早上都會碰到它兩次,是個強而有力的提示。

 

第三個設計:

拆裝馬鞍袋的時候,舉起它們做五次運動

做伏地挺身的目的是加強上半身的肌肉,那只要能夠達成目的,不見得只能走伏地挺身這條路。

沿用帳篷的創意,每天會碰到的東西就是掛在後面貨架的馬鞍袋啦!我規定自己只要把馬鞍袋拆下或裝上,就一定要上下舉它五次,馬鞍袋有兩個,剛好一手一個。

這個設計有個好笑的小插曲,我是個超會偷懶的人,有這個規定之後,都會避免在午餐時間拆下馬鞍袋😂 然後就會默默的問自己:你是不是不想舉才不拆🤣 但那又如何,每天一定會拆下裝上各一次,代表一天已經完成兩次上半身運動,用小聰明去閃躲更多的訓練,也蠻好玩的😅

人類有各自不同的行為模式,所以創造新習慣的方法也不同。

 

【如果從本書只能學到一件事,那就是它】

 

每次在完成一個小習慣之後都要給自己「慶祝」一下,這裡的慶祝並不是去吃一頓大餐或是買一隻冰棒,而是在心裡默默的稱讚自己或是實際做出動作。

例如:我完成馬鞍袋上半身訓練時,就會舉起手臂,然後告訴自己:「欸!很壯耶」,或是在完成伸展的時候,就會扭三下屁股當作慶祝。

千萬別小看慶祝這件事,每次完成後給自己小小的慶祝,是維持小習慣的最佳方法

慶祝的時機不只是在完成這項習慣,也可以選擇在「記得做這項習慣的時候」、「正在做這項習慣的時候」。

 

 

【你有聽過珍珠習慣嗎?】

 

這本書裡面,我最喜歡的是這個叫做「珍珠習慣」的新名詞。

艾咪和丈夫正在打離婚官司,以及爭取小孩監護權,因此每次只要與前夫見面,總會受到他的冷嘲熱諷,讓艾咪為此情緒低落好幾天,在生活與工作方面同時都受到影響。

後來艾咪學會了「珍珠習慣」,前夫對她的攻擊,就再也不構成困擾,珍珠習慣就是,當她的前夫對他做出攻擊行為,她就允許自己去逛那一間,一直以來很想逛的服飾店,或是去最有名的甜點店吃一份甜點,簡單的來說就是做一件對自己好的事,這個珍珠習慣,讓她獲得了雙重回報:奪回對自己情緒的掌控權、同時寵愛自己。

所以當她的前夫開始尖酸刻薄的表演時,她不再反唇相譏或是覺得被攻擊,而是在心裡想著:又在侮辱我,等等該去看那部一直想看的電影了。不回嘴,說了聲再見轉頭就走,開始安排今晚的計畫。

【如何設計自己的小習慣】

1.動機

想要有一個小習慣,必須先有動機,例如有些人想要減肥,但動機可能不是來自於本身,可能是來自於外在的眼光,促使他覺得自己應該減肥,那麼這樣的動機就不是太強烈,在培養習慣的過程可能就不會太順利

2.能力

有注意到這本書名與其他習慣力書籍不同之處嗎?「小」習慣,人們之所以很容易養成新的習慣,另一個原因來自「高估自己能力」,再講回減肥這個例子,很多人減肥的方式,可能是從完全沒有運動習慣,開始勉強自己一週至少運動三次,餐餐少吃澱粉或無澱粉,這些突如其來的改變,身體很難適應,同時也會消耗許多意志力,這就是許多培養新習慣失敗的原因。

這本書強調的是,開始做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改變,例如作者被牙醫告誡需要認真用牙線,他先找出為什麼自己不喜歡用牙線,因為他的齒縫很窄,一般的牙線會讓他感覺不舒服,所以他先把市面上所有的牙線買回來,全部試一遍,找到適合自己的牙線。接著一天只剃一顆牙,等到想增加的時候再增加,後來他就養成了使用牙線的習慣。

3.提示

我們生活當中充滿了各種提示,例如手機App上的小紅數字,它提示你去打開確認訊息,天空落下小雨,它提示你要打開雨傘,但一般人認為有效的提示,往往設計不良,例如:鬧鐘貪睡裝置可以讓人按六次?有些貪睡鍵甚至設計的比關閉鍵還大,根本是設計讓人按下貪睡鍵?

以下有三個提示可以設計小習慣

人物提示:

也就是我們的身體提醒我們去做各種行為,膀胱所產生的尿意,提示你該去廁所,胃痛提示你需要多注意自己的飲食,但如果你的行為無關存活,那麼人物提示不是個太可靠的方法,我們就很常依賴人物提示,認為自己可以將某些事都記在大腦裡。

情境提示:

這種提示是由你所處的環境中的任何事情來提醒行動:便利貼、App通知、手機鈴響,但此提示如果設計過多,可能會有反效果,例如冰箱上貼了十幾二十張便利貼,這還算是提示嗎?🤣

行動提示:

做伏地體身、伸展、使用牙線,這三個新的小習慣,我都是藉由行動提示去設計,行動提示,也是三個提示裡面最可靠的。所謂的行動提示,就是把自己原本有的行為,跟小習慣綁定在一起。

那些每日必做的慣例,都可以成為錨點,進而提醒你做更多的小習慣。仔細想想自己的每日慣例,沖馬桶、進家門掛鑰匙、掛外套、洗完澡擦乾身體…..我把單車旅行中幾乎天天會做的收帳篷、裝卸馬鞍袋設計為錨點,發展自己的小習慣。

 

【如何利用小習慣讓我戒菸】

 

戒菸這件事情,在我人生想過好幾次,但總是找不到任何理由,而且身邊的朋友都有抽菸習慣,我不覺得自己可以真的成功戒菸,如同我的意志力並不是很強大。

(這件事說明,我以前沒有任何強大的動機去改變)

直到一兩個月前,我發現自己依舊會對貓毛過敏,因為2019年,我曾經超過半年都過著健康的日子,天天運動、吃健康食物,在此之後,對貓毛就完全沒有過敏的跡象(這真的超神奇)可是我現在甚至比那段日子更健康,運動量更大,為什麼依舊會過敏呢?

後來我想起!那段日子,沒!有!抽!菸!

於是,在心裡開始想著戒菸這件事情,那陣子也剛好讀到一本關於跑步的書,裡頭提到跑者的脈搏都會較緩慢,我好奇的測一下自己的脈搏,居然只有六十上下,以前的我都在七十幾,這是半年來每天騎單車帶來的影響,那麼,如果我不抽煙呢?是不是會更好?是不是能夠騎得更快、更遠?

(動機開始越來越強🤣)

我一直很喜歡習慣力的書,不是因為我對自己要求很高,而是我有太多壞習慣。之前已經從其他書裡面去了解自己不適合何種方法,或是自己該用哪種方法戒除習慣。

我越告訴自己不要抽菸,就越想抽菸,那陣子正好也提不起勁寫文章,所以我給自己訂下規定,如果想要抽菸,就必須要拿起筆寫字,這真的是一個必須非常了解自己性格才能夠設計出來的模式😂這個規定產生了兩個結果,當我想要違抗自己希望自己做的事情(寫字)就會霸氣地說:「好吧,那就不抽了!」

但當我屈服,拿起筆開始寫的時候,又會全神貫注,等寫完時,想抽菸的感覺早就沒了,日復一日,想抽菸的感覺就越來越淡。

當然還有另一個前提,我已經把身上的菸都抽完,而且不去買新的。想要改變舊習慣,也必須了解自己適合一點一點慢慢改,或是一次完全不碰,我是屬於後者,所以慢慢地戒菸,一天比一天減少,這並不適合我。

當然,我不覺得自己的戒菸會是完全的戒除,因為回台灣後總是會遇見抽菸的朋友,我不覺得自己有能力說不,但也不會因為沒有說不而責怪自己,我會在抽完菸之後去感受身體有什麼不適,這就會讓我自己思考,下次還要這樣做嗎?🤣

【改變一切的小改變】

任何習慣都是從小地方開始的,這本書教的設計方法,只是讓我們先開始一個很小很小的習慣,當你開始有很多小習慣後,會慢慢地想要將它養大,或是因為這些小習慣,在生活中帶來其他正向的改變。

例如:我現在不太需要依靠帳篷與馬鞍袋做提示,因為一起床、一離開帳篷,我就想要舒展自己的身體,因為伸展運動讓我充分感受身體的每個地方,也能夠在這段時間內放空腦袋,看似只有培養一個做伸展的習慣,但其實它幫我延伸了放鬆大腦的小習慣。

因為沒抽菸的關係,也讓我少喝了很多啤酒(啤酒會讓我想要抽菸,所以我盡量不讓自己陷入危險的情境)另外一件事情讓我很有感,我們時常幫自己定義角色,例如:我以前把自己定義成酒鬼🤣所以在我的淺意識裡面,並不會覺得自己可以少喝酒,但心裡面真的清楚,某些因為喝酒帶給我的負面影響(啊!對了,前陣子還有一本書談到喝酒與憂鬱的關係…這也是讓我開始少喝酒的契機)

所以,除了設計小習慣,也先請用正面的詞彙定義自己吧!

還記得珍珠習慣裡談到的艾咪嗎?因為她用珍珠習慣去面對前夫,前夫看她這樣冷靜,後來也少了攻擊她的慾望,少了情緒,兩個人就可以好好地談論許多事情。他們後來甚至可以一起策劃小孩子的生日派對,這就是小習慣可以發揮的影響力。

 

 

Newsletter

訂閱每週電子報 📩

我們將與你分享旅行以外的主題

書籍推薦·自我對話·實用旅行外語·旅人故事

We don’t spam!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