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需要去評判別人的選擇】
原本預計從愛沙尼亞開始就要一路搭便車玩到德國或法國,但實際執行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,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冬天日照時間短,因此剛天亮我就必須出發,好不容易抵達目的地之後,又要花時間和體力煮晚餐,跟沙發主聊天,沙發衝浪跟搭便車可以讓我們更貼近當地的旅行,但同時它也會消耗很多的體力及能量,我們不能白白的搭便車,也不能白白的在別人家借宿一個晚上,一定要花時間與他們分享我的旅行,或是聆聽他們的故事。
這次雖然沒有全程搭便車,但對我而言「開始」才是最重要的,計畫本來就隨時有變化😂
第一次要舉起大拇指的時候,還真有點害怕及膽怯,害怕別人的眼光,害怕沒有人會停車,因此我站在路邊大約兩三分鐘,才有勇氣亮出我的目的地以及舉起大拇指,說也奇怪,當舉起第一次之後,後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了,到現在我已經可以視搭便車是一種平常的行為,例如旅程的最後幾天,到了德國的小鎮,雖然那裡有公車可以去我想去的地方,不過還需要多等半個小時,於是我就很自然地拿起紙版,寫上我的目的地,十五分鐘後果然就有車停下來,我到的時候,德國朋友看到紙版也用稀鬆平常的口吻問我:你搭便車?(因為當時並沒有買SIM卡,也不想麻煩朋友來接我,所以我並沒有聯絡他到旁邊的小鎮載我一程)
對於外國人來說,在旅行中搭便車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,但對於我周遭的朋友都感到驚訝,甚至有很多同是喜歡旅遊或旅行的人,對此表示不贊同。我想這就是旅行有趣的地方,同一個地方,同一個時間,會有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方式抵達,這應該也正是為什麼情侶或朋友容易在旅行中吵架,因為每個人對於旅行的期待不同,當想像與現實有落差,就會惹惱人。但身為一個旅行者,我想應該要有更開闊的胸襟去看待別人的選擇,身為自助旅行愛好者,不去批評習慣跟團的旅客;喜歡住五星級飯店的豪華旅遊偏好者,不去嘲笑只夠錢住通鋪的背包客,一切不就是那麼簡單嗎?我跟團或住背包客棧,不礙到你,那我搭便車是搭到你的車了嗎?
在波蘭的公車站
【為什麼選擇嘗試搭便車?】
想起當初在規劃歐洲遊的時候,因為時間長達兩個月,所以一開始計劃到農場或是Hostel做食宿交換,不過發了幾封請求,都沒有收到正式的確認回覆,正當我想著另一個計畫的時候,不知道是在網上看到的遊記,或是我腦子裡的靈光乍現,突然就想到「搭便車」,而且當我心裡想著要搭便車旅行的時候,居然異常的興奮,之前在搜索食宿交換的時候,看越多越覺得…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 好的,現在解答了,那不是我想要的,搭便車才是!
前面在北歐,我就陪JINSU好好地旅遊、乖乖地旅遊,到了東歐後,便開始計畫路線,其實每一天的住宿或沙發衝浪都是一天前訂的,所以旅行時其實很忙,每一天都要空出時間尋找住宿,如果要提前找住宿,最多也只能夠提前到後天,因為我的路線是非常彈性的,假設現在在A點,我可能會發給B點或B2點的沙發衝浪請求,因為不知道哪邊會接受我的last minute request,所以我很難找後天的住宿,因為B或B2點不一定都能夠到C點,由於我並沒有什麼非去不可的景點,所以就沒有一個非常制式的規劃。
這樣子的旅行方式有好有壞,壞的就像我這樣每天都要很忙,早上到下午搭便車,想辦法去到目的地,抵達的時候又開始採買食材、煮晚餐、跟Host聊天,然後晚上八、九點的時候再快點找下一個落腳點,同時別人問你之後的行程,也會一問三不知🤣 不過我覺得不知道自己明天會去哪裡,感覺還蠻刺激的,加上一個人旅行,也不需要對誰交代什麼,如果有旅伴,肯定會被罵個臭頭😹
好的地方呢?就是非常彈性,例如我在立陶宛的時候,並沒有打算去首都Vilnius,想要直接往下走去Kaunus,也剛好有一個住在Kaunus的Host與我相談甚歡,可惜的是,他必須兩天後才有在家,於是我就選擇先去Vilnius,兩天後再去Kaunus,我不知道如果沒有改變行程,另外一個故事會是怎麼樣?但是我還蠻喜歡在Vilnius的故事,因為我居然在Vilnius遇到同個日本人(三天前我們在里加的背包客棧同間房,但是沒有認識)
我們不約而同的又住進了同家背包客棧,而且還是同房間!我們一開始都沒有認出彼此,那時覺得她與三天前的日本人有個共同點:一直在拉筋,劈著腿邊看日劇,後來聊天的時候,她說她在白俄羅斯學芭蕾舞,所以也學了俄文(OS:為什麼日本人都要學俄文呢?因為在里加的那個日本人也會說俄文)後來我們分享旅程,她從里加去塔林,再從塔林到Vilnius,這時候我就覺得該不會是同個人吧?於是我就直接問:「妳是不是住在TREE HOUSE」🤣 然後我們就…It’s you? It’s you?
在Vilnius還有另外一個插曲,那時在網上找了一間餐廳,想要試吃看看立陶宛的傳統菜,到了餐廳,心裡正想著:「一個人吃一兩道菜應該就飽了,這樣試的就不多了」但此時,眼尖的我,馬上看到一個亞洲臉孔,而且直覺這就是台灣人,馬上厚臉皮的過去問他哪裡來? 果然是台灣人,所以就…一起分享一起吃嘛😂 我以為,跟這個在波蘭讀書的台灣人只是一面之緣,結果三天後,我在Kaunus搭巴士要去華沙的時候,他居然也在同一台巴士上,OMG,這趟旅程還真有點戲劇化😂
跟以上這兩位都加了Instagram好友,畢竟在波羅的海三國能夠看見亞洲人已經不容易了,我們還反覆地遇見,而且是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…一定要認識一下的~
為了Jose,臨時決定多停留兩天Vilnius
【最美的是風景還是人?】
這趟旅程如果要我仔細地敘述去過什麼景點?那些景點有什麼特色?我應該沒有保留多少記憶,但是如果問我,在這一路上遇過什麼樣的人?跟他們有什麼樣的故事?我想我有好多好多可以分享,用不著特別去記得,因為我是真心享受與他們互動時的片刻,自然而然那些都會成為旅行中最美好的回憶。
還記得第一次到澳洲的時候,我會因為與日本室友即將分離而感傷,也會因為要離開一個城市而捨不得,同時也會害怕適應新環境,但現在我明白了,在旅途上遇見的每一個人,不論我們多一見如故,甚至聊個三天三夜都不夠,一定都會有分離的那天。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」這句話從小就聽過,但若要明白箇中滋味,恐怕得來上好幾回的別離。
我不會鼓勵大家以這個方式去旅遊,但是希望在看過我的文章和影片之後,妳能夠多一個選擇,例如某天妳去旅遊時有什麼突如其來的狀況,迫使妳需要面對計劃以外的狀況,然後你可以想到,「喔,也許我們可以試試看搭便車」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