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10電子報-來學怎麼用西班牙文乾杯!
Hola!!!! 這週在西班牙南部享受陽光沙灘與啤酒,除了太陽熱情,這裡的居民也超熱情!導致行程被一延再延,本週想要分享一本與溝通有關的書,不習慣看書的人也可以點選連結去聽Podcast,那一集總長有一個小時,但當我聽完時還是意猶未盡呀! 1.推薦書籍-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這本書在我的書架裡面已經有幾天了,但一直沒有時間去看,直到聽到作者在劉軒節目裡的訪談,突然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,全書不長,只有185頁,但這本書讓我劃了許多重點,閱讀的同時也提出許多問題給自己。 Podcast連結「轉念,學習轉化帶給我們的痛苦、壓力的念頭」 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會時時刻刻讓你發現,自己以前原來都用了錯誤的方式在與情人或家人溝通,那些錯誤的溝通方式,源自於人類大腦本能反應,所以,包含身邊的人可能也是用這樣的方式而渾然不知,兩個對不上線的人怎麼會理解對方的想法。 書裡有一些例子,讓我覺得這樣不會太矯情嗎😂 再怎麼樣我都不想要用這樣的方式與人對談!沒想到作者都知道我們在想什麼,馬上就解釋,雖然會有一點像瓊瑤小說那樣不自在,但是比起無效的溝通,偶爾來一點矯情的情節在生活上應該無傷大雅。 其中第六章所談論的同理心是讓我最有感的地方,一直以來我都知道自己是一個同理心不多也不強,甚至是缺乏的人,我以為這是因為自己不太在乎別人的生活、不在乎別人的想法,但作者給了一記當頭棒喝,最根本的原因是,我從來沒有同理過自己,所以當然不知道如何同理別人。同理心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,只是比起責怪,同理需要花更多時間練習與沈澱,因此大部分的人習慣選擇責怪自己或責怪別人。 當我們懂得如何同理自己、傾聽自己,滿足自己的需求,自然就有能力去善待身邊的人。 另一個溝通上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——分不清「請求」與「命令」。 當我們想要與另一半溝通時,會發出溝通的「請求」,但以另一半的角度而言,突然接收到這個訊息,是不知道怎麼立即做回應的,對於不熟悉的事情,人類的直覺本能,通常都是先拒絕,有些人在這個階段就會把「請求」變成「命令」了,把兩個人無法溝通的原因,歸咎於對方不願踏出第一步,彷彿丟出邀請,對方就不得不出席。我們不給對方說不的機會,這不是「請求」,是「命令」! 就像你媽問你:「要去洗澡了嗎?」如果五分鐘後,你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,她手上就像變了魔法般的多了一把衣架,你認為這是「請求」還是「命令」?😂 不管是給予難看的臉色,或是透露出自己失望的情緒,設法讓對方感到內疚,這都是一種命令。 真正的請求,必須是讓對方理解的,讓對方可以拒絕的,還要讓對方心甘情願同意的。 最後一個覺得超有趣也超有感的,書中的例子是一位太太上完溝通課之後,回家卻開始數落先生的表達能力不好,認為先生不願意與她一起參加溝通課,就是沒有改善夫妻關係的誠意,對於先生而言,這是一件超詭異的事情,平時咄咄逼人的老婆回家,然後跟你說:「老公我們來溝通一下吧🥰啾咪!」正常人應該都會走跟飛似的逃走吧? 如果太太採取更強勢的做法,反而會讓先生對於溝通這件事更加卻步。 一定要記得!學習是為了讓我們更懂得體諒他人、理解他人,而不是讓自己被那股優越感控制,認為除了自己好學,其他人都在怠慢人生,更糟糕的是開始糾正他人,給予過多的分析與評斷,讓原本想要改善溝通技巧的美意,變得與人更加疏離。